南陽黑豬是河南省具有地方特色的優良品種,并成功申請成為“南陽黑豬”地理標志,這不僅開創了內鄉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的先河,而且提升了內鄉縣經濟發展的品位,對拉動南陽市畜牧產業發展、擴大品牌社會效應、帶動經濟崛起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。公司通過統一科學飼養,統一良種繁育,統一防病治病,統一科學配料,實現南陽黑豬養殖的規范化、科學化,保證南陽黑豬品種的獨特性,使南陽黑豬肉也成為是南陽市的一大特產。
南陽黑豬原名師崗豬,后因其頭臉部有“八”字眉紋,歷史上也曾使用過“八眉豬”、“宛西八眉豬”等名稱。1983年,全國畜禽遺傳資源調查中,為避免與西北八眉豬的異種同名,而正式定名“南陽黑豬”,南陽黑豬屬早熟易肥體型中等的肉脂兼用型豬種。原產區集中在淅川縣、鄧州市和內鄉縣相交壤的三角地帶,尤以內鄉師崗、瓦亭,淅川厚坡、香花,鄧州的張村等鄉鎮數量多,品質優。南陽黑豬遺傳性能穩定,體格結實健壯,性情溫和,適應性強,抗病力強,雜交配合力強,繁殖性能好,耐粗飼,耐近交,肉味鮮美,是河南省具有地方特色的優良品種。產品歷來以鮮食和制作臘肉較多,肉味鮮美。南陽黑豬和瘦肉型豬的雜交一代,生長速度加快,瘦肉比例提高,又保持了南陽黑豬的適應性強,抗病力強,耐粗飼,肉質好等特性。
一、外貌特征
南陽黑豬體格中等,體質結實,結構勻稱;嘴筒中等,面微凹,下頜較寬,形似木碗,有少量嘴筒長,額較寬,額部有菱形皺紋,最上兩條皺紋形似“八”字,又名“八眉”,耳較大,下垂至嘴角,耳根較硬;身腰長,背寬平,腹大不下垂,四肢不臥系。被毛黑色,鬃毛長9—15cm;皮膚灰色為主;肋骨14-15對,尾長24-28cm,尾根粗,尾端扁平,尾帚呈掃帚型;乳頭7-8對,呈對型或丁字型排列,分布均勻;四肢粗壯、肢勢外展,蹄叉分立,極少數公豬有獠牙。群眾曾將南陽黑豬的外貌特征概括為:木碗頭,瓠子嘴,耳根硬直,耳輪垂,菱形皺紋八字眉;腰平直,雙脊背;毛黑鬃粗皮膚灰;鯽魚肚子蓑衣奶,四肢直立掃帚尾。
據測定,成年公豬體高、體長、胸圍、體重分別為75.8cm±4.61、139.4cm±8.19、129.2cm±7.32、165.3kg±34.12,母豬分別為73.22cm±5.10、132.22cm±9.31、124.72cm±8.95、145.88kg±34.28。
二、繁殖性能
南陽黑豬性成熟較早,小母豬3-4月齡,體重20公斤左右,就能接受交配而受孕。民間公豬使用頻繁,旺季每天配種高達6-7頭,使用年限短,通常3歲以前就淘汰。母豬利用年限為7-8年,最長可達20年左右。初情期為101-112日齡,發情周期為20.33(18-24)天,哺乳期內很少有母豬發情。斷奶后,13.87±9.25天發情,發情持續期平均為3.52±1.18天,妊娠期平均為113.72±2.20天。初產母豬的產仔數平均為7.43頭,二、三胎平均為8.70頭、9.59頭。
三、肥育性能
南陽黑豬肥育性能較好,后期有蓄脂能力強的特點,農村有“小豬長骨、中豬長肉、大豬長油”的說法。對90日齡南陽黑豬進行肥育試驗,肥育125天,平均凈增重65.57 kg,日增重524.56g,料肉比為3.05:1。南陽黑豬屠宰率75.8%左右,胴體瘦肉率49.84%,背膘厚度3.37cm,眼肌面積25.66平方厘米。 |